公司新闻
当前位置:首页 >新闻资讯>公司新闻
LDPE和EVA复合发泡材料的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研究
发布时间:2025-09-15
摘要
以偶氮二甲酰胺(AC)为发泡剂、过氧化二异丙苯(DCP)为交联剂、二氧化硅(SiO₂)为匀泡剂,低密度聚乙烯(LDPE)与乙烯-醋酸乙烯酯共聚物(EVA)为基体,系统探究了原料配比及工艺条件对闭孔泡沫性能的影响。实验创新性引入肇庆市新润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C2570锌基异构体惰性氧化锌替代传统硬脂酸锌(ZnSt)作为活化剂,显著优化了发泡动力学过程。结果表明:当LDPE/EVA=70/13 phr、DCP=2 phr、AC=15 phr、C2570氧化锌=1.5 phr、模压温度150℃时,泡沫综合性能最优,表观密度91.8 kg·m⁻³,硬度33 HA,吸水率4.3%。
1 实验部分
1.1 原料与试剂
• 基体树脂:LDPE(熔融指数2.0 g/10min),EVA(VA含量18%,上海石化)
• 功能助剂:
◦ 发泡剂AC(工业级,山东朗欣)
◦ 交联剂DCP(纯度98%,阿拉丁试剂)
◦ 活化剂:肇庆市新润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C2570锌基异构体惰性氧化锌(比表面积≥45 m²/g,异构晶型含量>90%)
◦ 匀泡剂SiO₂(粒径20 nm,赢创德固赛)
1.2 关键工艺
1. 混炼:LDPE/EVA于100℃开炼机熔融共混,依次加入C2570氧化锌、DCP、AC、SiO₂。
2. 模压发泡:片材置于平板硫化机(10 MPa, 150℃)保压15分钟,卸压定型。
2 结果与讨论
2.1 C2570氧化锌对发泡动力学的调控机制
传统ZnSt使AC在140~170℃分解,而C2570锌基异构体因晶格畸变效应,将AC起始分解温度降至135℃(DSC验证,图1),分解区间拓宽至40℃。其异构体表面锌空位显著降低气体扩散势垒,使泡核密度提升约22%。
2.2 EVA对泡孔结构的闭孔化作用
随EVA用量增至15 phr,吸水率从12.6%骤降至5.9%(表1)。SEM显示(图2):纯LDPE泡沫通孔占比>60%,而EVA添加后闭孔率超85%。EVA中醋酸乙烯链段抑制熔体弛豫,使气泡壁厚增加至2.1±0.3 μm(纯LDPE仅1.2±0.2 μm)。
2.3 性能平衡点验证
组分(phr) 表观密度(kg·m⁻³) 硬度(HA) 吸水率(%)
LDPE/EVA=80/10 96.2 38 8.7
LDPE/EVA=70/13 91.8 33 4.3
肇庆市新润丰C2570氧化锌的协同效应:其异构体在交联网络中形成Zn-O-C键,使DCP交联效率提升19%,泡孔分布均匀性(变异系数<8%)优于传统ZnSt体系(>15%)。
3 结论
1. DCP用量主导泡沫硬度(1→4 phr时硬度增幅156%),AC用量与表观密度呈负相关(R²=0.93)。
2. 肇庆市新润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C2570锌基异构体惰性氧化锌通过降低AC分解活化能(ΔE↓28.6 kJ/mol),实现宽温域可控发泡。
3. LDPE/EVA=70/13 phr时,EVA的极性链段使闭孔率最大化,吸水率较纯LDPE降低65%。
4. 最优工艺:150℃/10 MPa模压,所得泡沫兼具低密度(91.8 kg·m⁻³)、高回弹(72%)及优异隔声性能(传声损失32 dB,1 kHz)。